中文

常年期第16主日   “忙碌” (2024 年 7月 21日)

你有多久没有陪伴孩子一起进行户外活动了?有多久没有时间陪伴爱人一起做晚餐,或者一起共进晚餐了?你们有没有一起读过一本书?有没有一起祈祷过?一起去教会?有没有与家人一起做家庭卫生?有没有与家人一起散步?这些问题可能让你感到疑惑,但它们的目的是让我们慢下来。许多人因为忙碌而忽视了家庭。然而,“忙”真的是我们忽视家庭的借口吗?在现代社会中,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变得更加忙碌。社交媒体、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工具原本是为了方便我们的生活,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吞噬了我们的时间。我看到一些父母在照顾孩子时,把iPad或手机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玩,以便腾出时间做自己的事。有时看到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各自看着自己的手机,几乎没有任何交流。其实,与家人分享学校、工作中的琐事也是一种享受。聆听和分享本身就是情感增进的最佳方式。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了解自己的生活状态,并在必要时与身边的人分享。个人成长源于自我反思。耶稣的门徒们在工作返回后急于汇报情况,但耶稣更强调他们需要休息,不仅是身体上的休息,更是心灵和精神上的休息。福传不在于追求有多少人受洗,多少人聆听讲道,而是怀着信德将信仰的种子撒出去,并妥善保存,让其慢慢成长。急于求成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没有根基的信仰很容易动摇。福传不是快速的训练,而是逐渐成长的过程。福音中门徒们的激情突出:他们热切地讲述今天发生了什么,遇到了什么人。但耶稣说:“先找个人少的地方休息一下。”在荒野里,人会自动慢下来,这就是聆听天主的时刻,与天主保持良好的关系尤为重要。那么重点来了:我们看到了耶稣动了怜悯之心。安静的时候会让我们反思最初福传工作的目的和当下的状态,如果门徒失去了怜悯之心,那么所有的福传都是毫无意义的。保持怜悯之心就是保持最初的热情,怜悯之心就是最大的福传动力。

主内的弟兄姊妹,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放慢脚步,偶尔停顿一下,反思一下现在与初衷的不同之处。如果出了问题,是不是该思考一下最初的自己?让我们学会在忙碌中寻找宁静,在宁静中找到方向。在忙碌的生活中,学会停下脚步,反思和调整,这不仅能让我们重新找回生活的平衡,也能让我们与家人、与天主的关系更加紧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刻,感受天主的恩典和爱。

主内的弟兄姊妹,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放慢脚步,偶尔停顿一下,反思一下现在与初衷的不同之处。如果出了问题,是不是该思考一下最初的自己?让我们学会在忙碌中寻找宁静,在宁静中找到方向。在忙碌的生活中,学会停下脚步,反思和调整,这不仅能让我们重新找回生活的平衡,也能让我们与家人、与天主的关系更加紧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刻,感受天主的恩典和爱。

15 常年期主日  “减法” (2024 年 7月 14日)

现代人的幸福感大多源于“如果我拥有这个就会幸福”,“如果我买得起那个就会幸福”,“如果那个人是我的伴侣我就会幸福”等等。当耶稣选择自己的门徒时,他的教导却是采取了“减法”:“什么也不要带:不要带食物,不要带口袋,也不要在腰带里带铜钱;却要穿鞋,不要穿两件内衣。”(马尔谷6:8)。我们可能会感到惊讶:难道耶稣不担心自己的门徒饿着肚子干活吗?

当我们看到《读经一》里有关亚毛斯先知的生平,就能理解这一点。亚毛斯只是一个牧羊人,修剪无花果树的人。如果让亚毛斯去做先知,有什么根据呢?亚毛斯先知本身带来了宣讲的成本,那就是清贫的生活。清贫的生活更有说服力,因为清贫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讲更自由,不会受制于某个国王。假如你拿了别人家的东西,你还能说人家不好吗?门徒们被派遣去传福音时,采取了“减法”,少带东西,无论是钱包还是衣服。这种生活习惯告诉他们,在传福音中需要依靠的不是物质带来的优越感,而是内心的虔诚和对天主的信赖与依赖。无论是宗教还是社会,腐败首先始于对物质的欲望与追求。简单说,我们需要平衡自己的生活态度,因为过度的物质追求会让人失去对上主的信赖,反而以为世界一切都是靠自己努力而来,从而在生活中堕落。亚毛斯时期的国王因为奢靡的生活,圣殿中充斥着不公与欺骗,还有特权。一切宗教仪式变为一种交易。上主选择了亚毛斯,因为他是一个穷小子,没有任何软肋,可以大胆宣讲,不需要顾虑君王的面子。从亚毛斯的生平到一无所有的门徒,呈现出一个主题,那就是“自由”。有人说,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去做。亚毛斯可以大胆宣讲,不必迁就任何人。

依赖性是今天每一个人的通病。许多人已经很难离开手机,这里并不是说手机不好,而是我们在网络中消耗了太多东西。手机本来是为了更好的沟通,但由于手机的出现,我们感觉慢慢失去了与生活中家人的沟通。还有一种依赖是对他人的依赖,没有了那个人自己就无法独立,无法生活,这也是一种通病。耶稣的门徒需要在精神与物质方面独立,因为他们真正需要信赖的是天主的圣言。如果门徒们只喜欢待在一个富有的人家里,有好吃好喝,他们或许会一直惦记着生活的优越感,忘记自己的使命。被派遣的门徒更多时候是去宣讲他们一直坚信的那位派遣他们而来的天主,因为对天主的信赖,他们愿意追随并与大家分享天主所赐的礼物。“除了一根棍杖外,什么也不要带。”棍杖更多表达的是对天主信赖的标志。在梅瑟时代,棍杖代表权威与力量。因着权威宣讲,为使人获得自由,将被各种邪恶束缚的人解救,这就是耶稣的宣讲。

如果门徒们只喜欢待在一个富有的人家里,有好吃好喝,他们或许会一直惦记着生活的优越感,忘记自己的使命。被派遣的门徒更多时候是去宣讲他们一直坚信的那位派遣他们而来的天主,因为对天主的信赖,他们愿意追随并与大家分享天主所赐的礼物。“除了一根棍杖外,什么也不要带。”棍杖更多表达的是对天主信赖的标志。在梅瑟时代,棍杖代表权威与力量。因着权威宣讲,为使人获得自由,将被各种邪恶束缚的人解救,这就是耶稣的宣讲。

常年期第14主日 “刺”   (2024 年 7月 7日)

在《格林多后书》12:7中,保禄提到:“免得我因那启示太高而自傲,故此在我身体上给了我一根刺。” 这一段话展示了保禄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他形象地将这种痛苦比作刺,虽然看不见,却深深扎入他的内心,让他痛苦不堪。有人认为这根刺是指保禄的疾病,但从他的描述来看,更可能是在他的福传团体中遇到了摩擦和排挤。

人际关系是最难维持的,尤其是在保禄面对许多格林多兄弟姊妹的情况下。他被排斥,甚至遭遇人身攻击。然而,令人敬佩的是,保禄并没有用严厉的言辞为自己辩护或捍卫,而是说:“我为基督的缘故,喜欢在软弱中、凌辱中、艰难中、迫害中、困苦中,因为我几时软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时候。”

主内的兄弟姊妹们,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根刺,我喜欢把这根刺比作我们的“软肋”。软肋就是我们的弱点。例如,当你是单身时,你没有什么顾虑,但当你有了喜欢的人,那么她/他就成了你的软肋,因为她/他会影响你。有了家庭,孩子就成了你的软肋。再简单一点,一个网红有了大量粉丝后,他的软肋可能就是流量,如果被限流,他就无法发声。假如有一个人非常完美,但提到某个个人话题时他会非常生气,那么那个话题就是他的软肋,也就是保禄所说的那根刺。

拥有一根刺并不是什么坏事,其实你也很难拔除这根刺,这根刺可以帮助你成长。在今天的《马尔谷福音》中,我们同样看到耶稣遭遇阻碍,并且是被自己的同乡嘲讽和拒绝。耶稣在安息日宣讲时,受到了极大的抨击和阻扰,这导致同乡对他产生反感。主要原因是耶稣的宣讲与他们多年领受的传统教导不同且新奇,使他们难以接受。以色列人只专注于恪守律法,却缺乏爱的行动。

总结来看,保禄提到的“那根刺”,以及福音中纳匝肋人对耶稣的拒绝态度,这些都揭示了人性中的一些问题。人们大多喜欢了解他人,但很少反思自己。纳匝肋人充满偏见,固守教条主义使他们产生优越感和傲慢,这些都是刺。保禄提到的“刺”也反映出哥林多团体与保禄之间的问题,反映出人性的问题。厄则克耳先知时代的以色列人不愿听从先知的话,并且拒绝天主的劝告。

如果我们自身保持封闭的生活状态,可能也会像纳匝肋人一样,以偏见的眼光看待新事物,而无法接受天主的话。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根刺,这根刺常常会让我们感到难受和痛苦,但也提醒我们无论如何都要信赖天主。让这根刺成为你成长的转折点。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个人成长中的那根“刺”与刺痛中,找到信仰和力量的源泉,从而真正成长。

主内的兄弟姊妹们,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根刺,我喜欢把这根刺比作我们的“软肋”。软肋就是我们的弱点。例如,当你是单身时,你没有什么顾虑,但当你有了喜欢的人,那么她/他就成了你的软肋,因为她/他会影响你。有了家庭,孩子就成了你的软肋。再简单一点,一个网红有了大量粉丝后,他的软肋可能就是流量,如果被限流,他就无法发声。假如有一个人非常完美,但提到某个个人话题时他会非常生气,那么那个话题就是他的软肋,也就是保禄所说的那根刺。

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信德与治愈 (2024 年 6 月 30 日)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玛尔谷福音》中的一个强有力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一个女人的故事,她患了十二年的血漏病。她看过许多医生,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但她的病情只是变得更糟。这个故事不仅讲述了身体的治愈,还讲述了信念、希望和耶稣的力量。在古代犹太社会中,她的病被认为是不洁,导致她远离正常的社会和宗教生活。尽管她遭受着痛苦和挫折,但她并没有放弃希望。当她听说耶稣刹那时,她看到了一线希望。在信念的驱使下,她穿过人群,触摸了耶稣衣裳的边角。立刻,她感到自己的身体被治愈了。这不仅仅是一种物理上的接触,而是对信仰的深刻表达。当所有其他途径都失败时,她相信只有耶稣的力量可以治愈她。

耶稣立刻感到有能力从他身上出去,并在人群中转过身来,问道:“谁摸了我的衣服?”门徒回答说:“你看见人群拥挤着你,竟还问‘谁摸了我?’”但耶稣知道这次触摸是不同的;这是一种信仰的触摸。患病的妇人意识到自己被发现了,她战战兢兢地走过来,告诉耶稣一切。耶稣温和而有力地回答:“女儿,你的信德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去吧,你的病已经好了。”他不仅承认了她的治愈,还赞美了她的信仰,并通过称她为“女儿”恢复了她的尊严。

今天的福音教导:

信德的坚持:这个女人的故事教导我们在绝望的情况下保持信念的重要性。她坚定的信念给她带来了治愈。

信德的力量:信德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地信任天主的力量和爱。她大胆而积极的信仰驱使她克服障碍,穿越人群,寻求耶稣并且找到了耶稣。

耶稣的怜悯:耶稣对这个女人的回应显示了他的怜悯和愿意治愈那些怀着信念寻求他的人。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在这位勇敢女子的信德的鼓舞下,让我们也以同样的信念来接近耶稣,知道他总会对我们的信念作出回应,耶稣永远不会嫌弃我们,无论我们犯了什么罪,无论我们感觉自己多么的羞愧,对主的信德,他宽恕,在我们的心中不仅带来身体的治愈,还带来平安和保障。让我们体验耶稣如何在他的爱中医治我们,更新我们。

女儿,你的信德救了你,平安回去吧!

生命中任何的困苦与挑战中,不要放弃,要学会等待,勇敢冲入人群中寻求天主,因为主不会放弃任何寻找他的人,主永远不会嫌弃任何罪人。